2025年6月12日下午,一架由印度航空公司运营的波音787-8型客机(航班号AI171)在执行从印度飞往英国伦敦的航程时,起飞后不久发生了悲剧,飞机在空中坠毁。机上共242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只有1人生还,地面上也有33人遇难,总计274人丧命。这场空难不仅是印度航空业的沉重打击,也成为近年来全球民航史上最为惨痛的事故之一。随着调查的深入,黑匣子数据逐渐被公开,令人震惊的细节随之浮出水面。
事故当天,这架波音787-8型客机在艾哈迈达巴德机场顺利滑行,准备起飞前往伦敦。起飞后的短短几秒钟内,飞机便开始出现明显异常。机场的监控视频显示,飞机起飞后应急能源冲压空气涡轮迅速启动,这一现象表明飞机的动力系统已经出现故障,失去了原有的动力。
正常情况下,飞机起飞后应逐步爬升,保持稳定的飞行姿态。但这架飞机却在飞过机场围墙之前便开始下坠,明显偏离了正常的飞行轨迹。显然,这不是预期中的飞行表现,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事态的不妙。
展开剩余83%事发后,印度航空事故调查局立即启动了调查,并加紧搜寻飞机的黑匣子。黑匣子能够记录飞机飞行中的重要数据和驾驶舱的语音内容,是查明空难原因的关键工具。经过几天努力,黑匣子被成功找到,并送往专业机构进行数据提取与分析。随着调查的深入,黑匣子中的数据揭示了一些令人震惊的情况。
7月12日,印度航空事故调查局公布了初步调查结果。数据显示,在飞机起飞后仅仅几秒钟内,两台发动机的燃油开关几乎同步地从“运行”位置切换到“切断”位置,这个过程仅持续了一秒钟。燃油是飞机发动机运转的生命线,这一切断操作直接导致了发动机的燃料供应中断,造成了飞机发动机的熄火,成为空难的根本原因。
更为令人震惊的是,驾驶舱语音记录清晰地捕捉到了一名飞行员急切地向另一名飞行员提问:“为什么切断了燃油供应?”另一名飞行员则坚决否认:“我没有这么做。”这段对话让人疑惑,这究竟是操作失误,还是别的因素导致了燃油开关的切换?
进一步分析显示,在约10秒钟后,两名飞行员尝试重新启动发动机,他们重新打开了燃油开关。然而,发动机并未能完全恢复推力,飞机的拉升操作失败,飞行高度过低,情况十分危急。最终,约10秒钟后,飞行员通过无线电发出了紧急求救信号:“求救、求救、求救。”然而,飞机最终还是未能避免悲剧,撞上了当地一家医学院宿舍楼后坠毁。
这一调查结果立即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为何发动机的燃油开关会被关闭?是飞行员的操作失误,还是飞机本身存在技术问题呢?
从飞行员的角度来看,机长苏米特·萨巴瓦尔是一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56岁的他总飞行时间超过1.5万小时,而且他还是印度航空的教员,显然经验非常丰富。副驾驶为32岁的克莱夫·孔德,总飞行时间约3400小时,虽然资历相对较浅,但也具备一定飞行经验。按理说,这样的机组配置不应该发生如此低级的失误。
根据多名飞行员的描述,飞行员对于开关操作非常熟悉,特别是在出现紧急状况时,他们需要熟练地启动、关闭、甚至在紧急情况下重新启动发动机。因此,驾驶舱录音中两名飞行员对燃油开关被切断的相互询问和否认,表明这并非正常操作。如果真是飞行员操作失误,那么为何两名飞行员在如此关键的起飞阶段同时发生错误呢?
另一方面,波音787-8型客机自2011年投入使用以来,以其较为稳定的性能广受好评,且此次空难前从未发生过致命事故。关于飞机本身,《纽约时报》曾引用航空专家的分析指出,波音787的每个发动机燃油开关均配有锁止装置,防止意外触碰导致开关状态的变化。正常情况下,要打开燃油供应装置,飞行员需要将开关向外拉动,然后移动至“供应”位置,松开后开关会自动滑至锁止位置;要关闭燃油供应时,也需要再次拉动开关并移动至“关闭”位置。这种设计大大降低了意外切换燃油开关的可能性。
然而,2018年,美国联邦航空局(FAA)曾警告类似波音737的燃油开关可能会出现“意外脱开”的情况。虽然这是针对波音737机型的警告,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波音787可能存在类似的潜在隐患。如果印度航空没有按照要求对787进行检查,也许这一隐患并未被发现。
综合来看,目前仍无法明确断定燃油开关为何会被关闭。可能是飞行员在面对突发情况时慌乱之下操作失误,也可能是飞机本身存在某些未被发现的故障,导致了燃油开关的异常切换。
这起空难不仅让遇难者的家属承受了难以言表的痛苦,也对全球民航业敲响了警钟。无论最终调查结果如何,都应该引发航空公司、民航部门及飞机制造商等方面的反思和警觉,进一步加强飞行安全管理和飞机维护检查,以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
参考来源:《央视新闻》7月12日报道《印航空难首份调查报告:坠机前一刻两台发动机燃料供应被切断,语音记录公布飞行员谈话细节》
发布于:天津市科元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