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静安区地区生产总值达3369.9亿元,突破3000亿元关口;人均生产总值达36万元,是2020年的1.5倍;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302.2亿元,居全市前列。”今天,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静安亮出了一组亮眼的经济数据。
“十四五”以来,静安核心竞争力更强,独特优势更凸显。
静安商业消费活力实现新迸发。首发经济、新型消费蓬勃发展。2021年以来,静安累计引进各类首店991家,一批现象级地标项目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关注的消费热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中心城区首位。
静安总部经济能级实现新突破。“十四五”以来,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其他总部85家,累计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42家、民营企业总部26家,总部企业数位居全市前列,总部经济税收贡献年均增长11.1%。
一手抓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同时,静安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发展,6个重点产业对区域经济贡献度超85%。高端服务品牌彰显。静安“全球服务商”企业从“十三五”末的48家扩展到目前103家,集中了上海1/3高能级专业服务机构,形成“基础好、门类全、机构多”格局。其中,人力资源、咨询调查、广告、法律服务、质检技术等五大领域,在全市营收占比超18%,列全市第一。专业服务业税收贡献比重从2020年的15.8%提升至去年的22.1%。金融服务业进一步集聚,国际财富管理高地建设初见成效,合并重组后的国泰海通总部落户静安,位列全球证券行业前10名,PEI300全球私募基金榜单前10名中进入中国的8家均落户静安,先后获批全市首批股权投资集聚区和并购集聚区。商贸服务优势凸显。商贸服务业占区域经济1/3体量,“十四五”以来商品销售总额保持万亿元以上规模,全区税收贡献200强企业中商贸服务企业占比超6成。新型服务贸易加速发展,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从“十三五”末的5.6亿美元增加至14.7亿美元。科创集聚态势明显。加快发展数据智能、文化创意和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集聚了全市1/3的核心大数据企业,全球1/3制药50强巨头落地静安。近期,聚焦商业、文化、创意、科技融合发展,把握区块链、超高清视听、美妆健康等细分赛道的发展机遇,全力打造“数通链谷”“视听静界”“美创静界”3个载体,以赛道集聚、空间集聚、政策集聚,构建融合创新生态,推动新兴产业升级。
静安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十四五”以来静安坚持改革不停步、开放再出发,让“国际静安”优势更突出。
“引进来”的大门越开越大。2021—2024年,静安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122个,较“十三五”同期增加220个;合同外资48.3亿美元,较“十三五”同期增加2.1亿美元。聚焦商贸商业重点,积极探索制度型开放,创建全市首个优质产品进口示范区,在张园设立全国首个商业中心“保税仓”,创新自由贸易账户。“十四五”前四年,静安年均外贸进出口额达到“十三五”时期的1.5倍。
“走出去”的步伐越走越稳。发挥高端涉外专业服务和金融服务集聚的优势,静安深入实施“全球服务商”计划,设立上海中心城区首个境外投资项目许可咨询服务点和首批10个海外服务点。仅今年以来,已助力长三角地区600余家企业跨境出海。
静安还以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着力推动布局优化、载体再造、功能提升。把宜居安居放在首位。“十四五”以来,集中精力推进剩余47幅、5000余证零星二级以下旧里改造,提前7个月全面完成改造任务。同时,累计实施12个成套改造项目,惠及居民4849户,并提前两年半完成全部2095户不成套小梁薄板旧住房改造。作为首批工人新村之一的彭浦新村,所有4907户非成套老公房,已全部完成改造。累计实现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完工1495台,完成近1.5万套(间)租赁住房建设和供应,新增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床位近3000张。
科元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